袁训来

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
袁训来,男,1965年8月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汉族,理学硕士。他现任职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微体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袁训来曾是美国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是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美国古生物学杂志特别论文奖,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中国地质学会“银锤”奖,第五届中国古生物学会尹赞勋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袁训来198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获理学硕士学位。他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地层委员会埃迪卡拉纪地层分会选举委员,《生物进化》科普杂志主编,《Palaeoworld》副主编,《古生物学报》副主编等职。袁训来长期从事“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和环境背景”的研究。

个人基本信息

现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微体古生物学会理事长,中国化石藻类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学会进化分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国际地层委员会埃迪卡拉系分会选举委员。《科学通报》特邀编辑,《古生物学报》副主编,《生物进化》科普杂志主编,《地层学杂志》和《微体古生物学报》编委。政协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委。长期从事“地球早期生命起源、演化和环境背景”的研究,在早期多细胞真核生物的起源和辐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与国内外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多细胞藻类的起源和辐射模式;发现了最早期无脊椎动物的实体化石证据;在早寒武纪地层中发现了以海绵动物化石为主的新的化石生物群;命名和深入研究了当今国际早期生命领域广泛关注的“瓮安生物群”;利用综合研究方法,揭示了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在新元古代至少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的冰期事件;利用同位素年龄和系统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确定了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南沱冰[]岩是Marinoan冰期的沉积;首次发现了新元古代Cloudina的无性繁殖现象,并认为它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多毛类环节动物化石。大部分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包括“Science”论文3篇、“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2篇和“Geology”4篇等)。已发表科研论文(著)76(部),其中在SCI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0余篇;专著2部。

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