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本

院本
金代戏剧的代表样式——院本,是“戏”向“戏曲”飞跃的基础,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所谓院本,金人无说,元陶宗仪辍耕录》卷25《院本名目》及夏庭芝《青楼集志》约略记述了它的形态。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考》释云:“院本者,行院之本也。”“行院者,大抵金元人谓倡伎所居。其所演唱之本,即谓之院本云尔。

发展

金代戏剧的代表样式——院本,是“戏”向“戏曲”飞跃的基础,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院本现存七百零六个名目,分属“和曲院本”、“上皇院本”、“题目院本”、“霸王院本”、“诸杂大小院本”、“院幺”、“诸杂院[cuàn]”、“冲撞引首”、“拴搐艳段”、“打略拴搐”、“诸杂砌”等十一类。前五类均冠以“院本”,是根据题材及故事容量所作的概括。后六类比较复杂,多为院本所需要的各种表演伎艺。金院本每场四、五人,有末泥、副末、装孤、副净、引戏等,后来增出装旦,形成比较完整的脚色行当。院本的表演手段不止说白与科范,已有“曲”的因素。金院为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戏曲的本质是运用脚色行当在一个完整的故事里摹拟人的生活,以程式化的综合艺术手段表达思想感情,使美的东西得以充分体现,从而引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脚色行当与程式化的综合艺术手段成为“公共财富”后,也带来人物塑造类型化的倾向,使作品的情节、细节与语言出现雷同问题。
金亡后,院本在舞台上渐次消失了。实际上,它的艺术经验没有泯灭,而是溶化到新的北曲杂剧中。

名词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