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洋

中国内地男演员、表演艺术家
于洋,原名于延江,1930年10月4日出生于山东黄县[2],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先后当选为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会长、国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制作领导小组成员、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获得了“人民不会忘记”的电影演员、“中华影星”[2]金鸡百花电影节终身成就奖[3],及“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2020年的新时代国际电影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十佳电影男演员奖[4],2021年的第30届华鼎奖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优秀电影男演员提名[5]等称号。
1932年,于洋父亲为了一家生活来到东北。1936年,于洋父亲死于霍乱,于洋母亲只好带着于洋一路流浪,来到在吉林市做小生意的外祖父家。靠着给有钱人家洗洗刷刷维持和于洋的生活,供于洋上学。1942年,在长春继续读书的于洋被伪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筹拍的一部儿童片选中为儿童演员。从此开始演艺生涯。[2]
1945年8月15日,于洋在哥哥的引导下参加革命,以隐蔽身份在长春公安系统当过侦察员,在解放区参加过斗争复杂的土改运动,后又进部队成为一名文艺干事,经历过四平保卫战、长春围歼战等。[8]
1947年11月,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演员。在战争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中饰演我军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连长。1953年,于洋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在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中饰演中黛乌一角。1955年,北京电影学校(现北京电影学院前身)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加强电影人才培养的决定,举办了导演、演员、摄影、制片四个专修班,专门聘请前苏联电影教育专家讲课,于洋成为演员专修班一员。1958年,于洋在电影《英雄虎胆》中担纲主演,饰演我军侦察科长曾泰。继《英雄虎胆》之后,接连参加了《飞越天险》《青春之歌》《矿灯》《水上春秋》《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多部影片的拍摄,塑造了赵中凯、江华、傅东山、华小龙、肖队长、靳恭绶等一批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1962年,当选为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并赢得“银幕硬汉”的美誉。1973年,参加了《火红的年代》《第二个春天》等影片的拍摄。1977年,完成导演处女作《万里征途》后,相继自导自演了《大海在呼唤》《戴手铐的旅客》《大海在呼唤》《驼峰上的爱》《孤帜远影》《骑士的荣誉》等影片,并导演和拍摄了《特区法官》《金盾在这里闪光》《哪里是我的家》等多部电视剧。2010年,在电视连续剧《天堂秀》中出演一位老艺术家。[2]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