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郡

秦代始皇帝分天下的三十六郡之一
九江郡(JiuJiangjun)为秦代始皇帝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1]位于今河南,安徽,江西一带。[2]初设辖境范围大致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唐初废郡复州被废止。郡治寿(今安徽省寿县附近)。[3]地理位置:今河南,安徽,江西一带。[2]
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虽在秦置九江郡的范围内,但当时并未设县。而到西汉初年建县于此,称柴桑时,[4]九江郡范围已经大幅北退,当中还有整个庐江郡。所以两者虽然名称相同,也曾非常短暂的出现统辖关系,但除此之外几乎毫无关系。九江市首次获得九江之名,要到明朝时改江州路为九江府,治德化(即今江西省九江市),而在此之前的历史中出现的“九江”很少指今天江西省范围。

历史沿革

历史上,九江郡在各朝范围都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两段时期。
一、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建九江郡。辖境约相当于今天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秦时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为九江郡历来范围最大之时,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镇),因此地有众多水泽而得名。秦末汉初之际,割西境置衡山郡,割南境置庐江、豫章二郡,九江郡范围大大缩小,只包括今天安徽省中部淮河以南、瓦埠湖流域以东、巢湖以北地区。汉王元年(206年)四月,九江郡属英布九江国(都六,今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张巷村白沙城)。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十一年七月,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月庚午,九江郡改属刘长淮南国(改都寿春邑)。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国除,九江郡归汉。十二年,九江郡改属刘喜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十六年,九江郡归汉。四月丙寅,改九江郡为刘安淮南国(仍都寿春邑)。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为九江郡(仍治寿春邑)。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九江郡属扬州刺史部王莽篡政,改九江郡为延平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延平郡复九江郡,属扬州(初治历阳,今和县历阳镇。后改治寿春),九江郡改治阴陵,即今定远县永康镇古城村。章和元年(84年)九月壬子,九江郡为阜陵王国,三年复九江郡。延康元年(220年)十月,曹魏代汉,九江郡(均治寿春)属魏国。黄初二年(221年),改九江郡为曹邕淮南公国(仍都寿春)。四年,国除为淮南郡(仍治寿春)。太和六年(232年),改淮南郡为曹彪楚王国(仍都寿春),嘉平元年(249年),复为淮南郡。至此,九江郡不再作为郡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