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答腊犀

IUCN极危物种
苏门答腊犀(学名Dicerorhinus sumatrensis),又称亚洲双角犀,是奇蹄目、犀科、双角犀属的一种,体长236~318厘米,肩高100~150厘米,体重600~950千克,体形壮硕,鼻上部前后有两只实心角,是现存体型最小、毛发最茂盛,最濒危的犀牛。[1][2][3]
苏门答腊犀曾分布于东南亚的大部分区域,在中国也曾有分布,但于1916年在中国灭绝。苏门答腊犀的种群数量变动很大,从1986年的800只到2008年的300只;截至2023年9月,仅有100只分布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的狭小区域,有三个亚种分化,分别是北方亚种(D. s. lasiotis)、婆罗洲亚种(D. s. harrisssoni)和指名亚种D. s. sumatrensis)。[2]
苏门答腊犀栖息于高草沼泽、水分充足的次生热带雨林及林下植被茂密的其他森林环境。除带仔期和交配期外,苏门答腊犀一般独居,极喜泥浴雄性有领域性,植食性,以树叶为主。其6~7岁性成熟,4~5年1胎,每胎1仔,寿命为40年左右。[3]2008年,苏门答腊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极危(CR)物种。[4][5][6]

物种简介

犀牛最早出现于早始新世DNA的对比表明犀牛与马在5000万年前“分家”。现存的犀科在晚始新世的欧亚大陆出现,现存犀牛的共同祖先生存在中新世。苏门犀是现存犀牛中最原始的一种,因为它保留了许多祖先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