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

中国最大的沙地
科尔沁沙地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吉林辽宁的一个沙漠地区,面积约为6.63万平方公里,其中沙地面积为3.51万平方公里。它曾经是水草丰美的疏林草原,但由于气候变化和过度开垦过牧,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沙地化问题日益严重。科尔沁沙地是京津冀地区风沙的主要源头之一。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尔沁沙地治理工程逐渐展开,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治理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内蒙古境内的治理面积累计约为2475万亩,森林面积从2010年的1890万亩增加到2017年的197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10年的22%增加到2017年的23%,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从2009年的42.7%恢复到2018年的50.7%。然而,仍有430万亩流动和半固定沙地急需治理,有810万亩退化林分急需修复。 科尔沁沙地的沙化问题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导致的。在过去的几个阶段中,包括清末鼓励内地民人到蒙地垦荒、中华民国时期、1958年的“大跃进”、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时期以及2010年以后的大型机械化开垦,都对草原造成了严重破坏。目前,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的速度在沙化。 为了应对沙漠化问题,中国国家林业局推动了沙地种植项目,每年绿化面积大于沙化面积约75万亩。沙地种植项目以每年3000亩至5000亩的速度推进。 科尔沁沙地的主要河流有西拉木伦河老哈河等。沙地的治理工程对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和防止风沙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成因

科尔沁沙地原来是科尔沁草原的主体,由于几十年来不当的农牧工矿活动致使土地沙化,形成沙地。如今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1.9%速度在发展。科尔沁沙地系半干旱地带的温带疏林草原,属森林草原与干旱草原的过渡带,土质属于松散的沙性土壤,在天然植被的调节下,保持沙地生态系统相对平衡状态,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剧烈的退化,然而一旦人为地过度干扰,沙性土壤潜在的自然因素便会激化与活化,从而产生土地沙漠化。科尔沁沙地的变迁史告诉人们,不科学地对待自然.盲目地去开发,会造成土地的沙漠化;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也会造成土地沙漠化。过度垦荒耕种是土地沙化最重要的原因。
科尔沁沙地西部土地荒漠化发展趋势
国内外无数经验证明,不当开发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但开发与沙漠化并非孪生兄弟,其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前苏联在50年代的垦荒,曾造成严重问题,但随之投入巨大力量而制止了环境恶化,问题在于开发与补给的背离。在半干旱地区,无论是沙荒地还是天然牧场,如果没有补偿措施,一经开垦土地即沙漠化,1958~1973年,内蒙古曾经两次开荒,最终造成133.3万公顷土地沙漠化。科尔沁89.8万公顷土地因此而变成了沙漠。科尔沁土地的变迁史,教训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