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鹗

元初大臣
王鹗(1190-1273),字百一,曹州东明(今山东省东明县,位菏泽县西)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状元,授翰林应奉,任职于归德(今河南省商丘县,位今商丘市南)、汝阳(今河南省汝阳县,位临汝县西)等地。累迁尚书省郎中。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军攻破蔡州(今河南省汝南县,位驻马店市东),为张柔所俘。马真后称制三年(1244)忽必烈召见,他进献治国之道。中统元年(1260)任翰林学士承旨,制度典章多由其裁定。至元五年(1268)致仕。卒,谥文康。诗文均有时名,有《应物集》四十卷,未见传世。《全元文》(第八册)录其文二十二篇;《元诗选·癸集》乙集有其诗一首。另著有笔记《汝南遗事》四卷,以及《论语集义》一卷。生平事迹见《元史》卷一六○、《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二、《元诗选·癸集》小传。

正文

《元史·王鹗传》
王鹗,字百一,曹州东明人。曾祖成,祖立,父琛。鹗始生,有大鸟止于庭,乡先生张?amp;#91;曰:“鹗也。是儿其有大名乎!”因名之。幼聪悟,日诵千余言,长工词赋。金正大元年,中进士第一甲第一人出身,授应奉翰林文字。六年,授归德府判官,行亳州城父令。七年,改同知申州事,行蔡州汝阳令,丁母忧。天兴二年,金主迁蔡,诏尚书省移书恒山公武仙进兵。金主览书,问谁为之,右丞完颜仲德曰:“前翰林应奉王鹗也。”曰:“朕即位时状元耶?”召见,惜[zhuó]用之晚,起复,授尚书省右司都事,升左右司郎中。三年,蔡陷,将被杀,万户张柔闻其名,救之,[niǎn]归,馆于保州
甲辰冬,世祖在[fān]邸,访求遗逸之士,遣使聘鹗。及至,使者数辈迎劳,召对。进讲《孝经》、《书》、《易》,及齐家治国之道,古今事物之变,每夜分乃罢。世祖曰:“我虽未能即行汝言,安知异日不能行之耶!”岁余,乞还,赐以马,仍命近侍阔阔、柴祯等五人从之学。继命徙居大都,赐宅一所。尝因见,请曰:“天兵克蔡,金主自缢,其奉御[jiàng]山焚葬汝水之傍,礼为旧君有服,愿往葬祭。”世祖义而许之,至则为河水所没,设具牲酒,为位而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