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

中国学前教育专家
张雪门(1891年3月10日—1973年4月18日),原名张显烈,字承哉,号雪门,以号行,浙江[yín]县人,中国学前教育专家,20世纪30年代,张雪门与陈鹤琴并称中国幼教界“南陈北张”。他在中国大陆时期致力于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办了多所幼稚园和幼稚师范学校,培育了大量学前教育师资。1946年,张雪门前往台湾,建立台湾省育幼院,继续培育师资,被誉为“台湾幼儿教育之父”。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中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物生平

张雪门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是从幼稚园的课程入手的。他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于1926年拟定了“幼稚园第一季度课程”,在《新教育评论》上发表,引起同行的注意。同年秋,返孔德学校任小学部主任,兼任《新教育评论》编辑。1928年秋,孔德学校开办了幼稚师范,请他主其事。他受“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的启示,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措施。实习场所除孔德幼师办的幼稚园外,还借了一个蒙养园。不久他又创了艺文幼稚园,也作为实习场所。
1930年秋,应北平香山慈幼院院长 熊希龄之聘,编辑幼稚师范丛书,并在香山见心斋开办北平幼稚师范学校,任校长。该校第一期毕业生当即被聘为园长或教师,颇受欢迎。由于香山远离市区,参观见习诸多不便,遂将幼师迁到中华教育改进社所在地帝王庙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雪门的思想有了较大变化,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同时认识到今日之幼童就是未来的主人翁。此时他开始了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