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

荷兰中世纪哲学家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又译埃拉斯默斯,史学界俗称鹿特丹的伊拉斯谟,生于1466年10月27日,卒于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纪尼德兰(今荷兰和比利时)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神学家和语言学家,他是一个用“纯正”拉丁语写作的古典学者。主要作品有《基督精兵手册》《愚人颂》《论自由意志》《论基督君主的教育》等。[1][2]
青年时代入修道院,曾任神父和坎布雷主教秘书,厌恶经院哲学和教士生活。1495—1499年就读于巴黎,后在法、德、英、意等国任教职和游历。其间与人文主义者联系密切,受托马斯·莫尔影响笃深。曾致力于拉丁文和希腊文的研究,将 《圣经》 由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在莫尔启发下写成名著《愚人颂》,以犀利的笔锋,讽刺教会的伪善,教士的放荡,以及封建统治的罪恶和教会对人民的愚弄,抨击了经院哲学和宗教编见,对西欧反封建斗争、特别是对德国的宗教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他不主张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未亲身参加宗教改革运动。[3]

人物生平

1466年10月26日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是一名天主教的神父计拉德(Roger Gerard),与一个医生的女儿,私生了这个孩子。他成为中古世代到现代转接的人物。青年时代入修道院。伊拉谟斯幼年丧母,在大座堂学校受教育,聪颖过人,十二岁的时候,即精通古典文学。
伊拉斯谟[荷兰中世纪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