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

美国指挥家、作曲家
伦纳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1],1918年8月25日~1990年10月14日[2][3]),犹太裔美国指挥家和作曲家,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望的美国本土指挥。他因为拍摄了一系列古典音乐电视节目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1]
伦纳德·伯恩斯坦在美国波士顿出生,父母是移民到美国定居的犹太人。1935年,伦纳德·伯恩斯成功考入哈佛大学,攻读作曲专业,毕业后考入美国著名音乐学府柯蒂斯音乐学院开始学习指挥。1943年,他在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场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迅速获得了业界的追捧与赞赏。在纽约期间,伯恩斯坦结识了影响其一生的导师——阿隆·科普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伯恩斯坦借助电视等媒体技术在全世界的普及,开创了系列电视讲座《为年轻人的古典音乐》,并亲自担任讲师,将古典音乐普及教育市民化。随后,伯恩斯坦成为了自纽约爱乐乐团成立以来的首位获得“桂冠指挥家”称号的美国本土指挥。[2]
虽然伯恩斯坦在指挥领域名声显赫,但他个人认为,他的音乐创作在其一生中更占有重要地位。[2]

生平

伯恩斯坦的出生名字为路易斯·伯恩斯坦。16岁时他更名为伦纳德。1943年,临时代替生病的布鲁诺·瓦尔特上台,指挥了三个难曲中的难曲而大获成功,自此在乐坛上崭露头角(当时的曲目为《唐吉诃德》、舒曼《曼弗雷德》序曲与瓦格纳的《纽伦堡的名歌手》序曲)。当时他就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包括第一号交响曲《耶利米》、芭蕾舞剧《自由想像》、音乐剧《夜生活》等等。自1943年起频频担任纽约爱乐乐团的客席指挥,在1959年升任为该乐团音乐总监,成为土生土长美国人中,第一位获得指挥国际级乐团殊荣的指挥家。他在任的十一年间,开创了该团的黄金时代,其间他曾获得“桂冠指挥家”的称号,从此一举确立了第一流指挥家的名声。这十一年间号称纽约爱乐的黄金岁月。期间,他还和乐团拍摄了电视节目《年轻人的音乐会》,为古典音乐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