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变压器

输入与输出绕组带电气隔离的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isolating transformer),是指输入绕组与输出绕组在电气上彼此隔离的变压器,用以避免偶然同时触及带电体(或因绝缘损坏而可能带电的金属部件)和大地所带来的危险[4][12]。隔离变压器是实施安全电压、电气隔离等防护方式的基本元件,[13]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机械制造、音视频类设备、信息类设备、医药设备等领域[11]
1831年,法拉第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14]1890年左右,三相交流输配电系统的发明与发展,使三相铁心式变压器应运而生。1930年左右,初步建立起了变压器的基础理论。[15][16]1934年,美国人高斯攻克单向硅钢片的制备技术,使得变压器的重量、空载损耗、额定容量等性能指标得到大幅改善。[15]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了第一代基于半导体器件的UPS(不间断电源)。[17]
隔离变压器按用途可分为电源隔离变压器和干扰隔离变压器[5],主要由外壳、绕组、铁芯、隔离屏蔽等部件构成的隔离变压器,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其内部含有两组线圈,在交流电作用下形成磁场,在磁场作用下副边绕组可以产生电磁感应电动势,若变压器副边绕组带动负载,会产生大量的感应电流。由于隔离变压器的副变绕组和原编绕组的匝数存在差异,通过调整副边和原边的匝数,实现隔离变压器的变压。[11][8][9]

发展历史

1831年,法拉第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发现左边开关在接通的瞬间,右边的电流表会立刻偏转,并很快复原。由此证明电磁可以互相产生,并建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不仅为变压器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模型也是变压器最早的模型。[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