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冠英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
余冠英(1906年5月16日—1995年9月2日),小名松寿,字绍生,笔名灌婴、白眼、松寿等,江苏扬州人,[1]中国古典文学家。[2]1906年生于江苏扬州,1995年9月2日卒于北京。193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公认的唐诗最佳选本之一。余冠英是中国作家协会理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担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毕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治学严谨,见解精到,成就卓著。职称为二级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等。

人物经历

余冠英的父亲是清季武职人员,母亲虽没学过太多的文化,但会读书绘画。冠英之上的两个姐姐都过早夭折,所以这个男儿的出生对家庭来说就尤为金贵。小名“松寿”是望他健康长寿,大名“冠英”就是切盼他日后成为“群英之冠”。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冠英身上,所以从3岁起,就用方块卡片教他识字。6岁时全家迁至扬,并在此生活了20年,少小的事物件件都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扬州旖旎的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气息,陶冶了他的性情,滋养了他的文学素养,就是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还是扬州那让人眷恋的绿杨情。冠英11岁那年,父亲辞世,家道中落,但母亲仍十分重视冠英的学习,凡是冠英想买的书,母亲尽量满足他。扬州有两家冠英常去的书店,母亲给了他一个折子,可先取书记账,年底一并付钱。冠英13岁考入高等小学,15岁考入江苏省立第八中学(后改为扬州中学)。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冠英也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触革命思想,交结进步的同学朋友。到“五[]”运动爆发时,扬州爱国学生也奋起支援,余冠英便成了新成立的扬州学生联合会的第一任会长。他组织学生游行,邀请进步人士到学校讲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共产党员恽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