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弦琴

京族弹弦乐器
独弦琴,又称“独弦[páo]琴”“一弦琴”[1]京语称“旦匏”或“旦莫衣埃”,因只有一条琴弦而得名 ,是京族特有的传统拨奏弦鸣乐器[2][3]
独弦琴早在公元八世纪,它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年(802年),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歌舞,其中就有独弦琴,经过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的独弦琴[4]。它主要由琴身(共鸣箱)、弦轴、摇杆、共鸣筒、琴弦和挑棒等部分组成,有竹制和木制两种[1]。它的音域为c-c3[2],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较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多用于独奏和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1]。主要流行于广西防城港钦州以及北京京族聚居地区。[3][2]
过去,独弦琴日常只供自娱。后来,在京族文化人的努力下,独弦琴不但被搬上了舞台演奏,而且还推陈出新,创造了多种演奏形式,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喜爱,有《高山流水》《静静的海》《过桥风吹》《问明月》等代表曲目[4];201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独弦琴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苏春发被指定过国家相关传承人[5]。2013年,独弦琴开始有了考级机制,最高为十级。[6]

历史

关于独弦琴的关其起源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中国有三种起源说,第一种是起源于中国的一弦琴。第二种说法是起源于独弦匏琴。第三种说法是由一弦琴和独弦匏琴发展而来;还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越南[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