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辐射

物质分子热运动产生的辐射
红外线辐射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电磁波和光的二重性,其波长范围位于可见光微波之间,按照波长的不同或频率的大小,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1]
自然界任何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零下273.15℃),无论白天或黑夜都会不断地向外发射各种波长的红外辐射。根据这个红外线辐射的特性可以用来探测和鉴别目标或物体,并将这种辐射转化成热能电能或图像等。[1]

现象介绍

红外线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范围为0.76~1000μm,通常将红外线分成两部分,波长小于5.6 μm,离红色光较近的称为近红外线;波长大于5.6μm,离红色光较远的称为远红外线。分近、远红外线是相对的,也有人将红外线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和远红外线。波长为2μm以下称近红外线;波长为2~25μm的称为中红外线;波长为25~1000μm的称为远红外线。
红外线的产生与温度有着密切关系。自然界里所有物体,当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即-273.15℃)时,都会辐射红外线。其辐射能量大小和按波长的分布情况是由物体的表面温度决定的。物体表面辐射能量与物体表面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物体辐射能量最大的波长区间(称为峰值波长)随着温度的升高向波长短的方向移动,温度较低时的峰值波长比温度较高时长。即一个物体温度越高,越能辐射波长较短的近红外线,而温度较低时能辐射波长较长的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