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反坦克火箭筒

二战德军批量装备的一款超口径火箭筒
铁拳反坦克火箭筒(Panzerfaust、Pzf),又称装甲拳或铁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的廉价的火药推进近程无后座力反坦克榴弹发射器[1][5]
战争中期,德国陆军认识到,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被迅速大批量生产的轻型便携式步兵反坦克武器。因此,德国人研发了一款具有革命性的新式武器:低速可弃式空心装药步兵反坦克火箭筒。[6]作为“铁拳”家族的首个成员,“克莱因铁拳”也被称为“Faustpatrone 1”,在二战时期,苏联将其音译为“浮士德1”。是在1942年夏天由海因里希·郎威勒博士带领科研团队,根据无后坐力炮的原理研发的。其原型被称为“格雷琴”,总重量为3.2千克,全长985毫米,战斗部长360毫米,弹体直径为100毫米,内装400克TNT和黑索金混合炸药。在定型后,“克莱因铁拳”随即投入量产,并于1943年8月开始实战使用。[2][7]
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射管口径44毫米,发射器战斗全长1050毫米,全重5.1公斤。[8]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扳机。取而代之的是弹头后面的一个杠杆,扳动它就能引爆增压装药。[4]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瞄准器只是一个指向上方的金属导轨,上面有一个或多个孔,可用于不同的射程。[9]弹头内部是聚能装药,由 各50% 比例的 TNT 和三黑索金炸药混合而成。弹头上装有一根木制销钉,销钉上装有折叠钢板尾翼,发射时尾翼会展开。弹头固定在一根简单的钢管上。推进剂是普通的黑火药。[4]
1944年9日14日开始的库尔兰战役中,第215步兵师补充连的维尔纳·莫泽少尉在库尔兰第一次会战期间,指挥部队用“铁拳”击毁了5辆T-34坦克,他本人击毁了其中2辆。在第二次库尔兰会战期间,被围困的德军库尔兰军团基本上人手一枚铁拳,对抗苏军钢铁洪流。其中215步兵师第435投掷兵团第一营的尤利乌斯·斯特芬斯上尉一个人用“铁拳”击毁了5辆T-34。“铁拳”让士兵们能在安全距离外击毁坦克,因此获得坦克击毁臂章的官兵越来越多。到二战结束时,普通臂章颁发了18541枚,金质臂章颁发了421枚。一名叫甘瑟的陆军中校总共击毁21辆坦克,是德军中使用“铁拳”战果最多的人,胳膊上满是奖章--这在“铁拳”发明之前是不可想象的。[2]

发展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