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鸟科

鸟纲雨燕目中的一科,世界上最小的鸟类类群之一
蜂鸟科(学名:Trochilidae)是鸟纲雨燕中的一个科,包括112属361种,[7]因其在飞行过程中拍打翅膀发出嗡嗡声而得名。[8][9]蜂鸟科是世界上最小的鸟类类群之一,是最小的温血脊椎动物类群之一,[6][3]也是新陈代谢最高的脊椎动物类群。[10]蜂鸟科鸟类的飞行方式兼具昆虫与普通鸟类的特点,[11]可像直升机一样向任何方向飞行。[8]蜂鸟科鸟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植物传粉者角色,其约90%的食物来自花蜜,可为约7000种植物传粉,[3][12]其喙长、喙曲率、体重等形态特征,是与开花植物协同演化的结果。[13]
蜂鸟科鸟类体重2-20克,体长6-12厘米,[5][6]具有性别二态性,[14][15]雄鸟通常有明亮的彩虹色羽毛,[16]雌鸟羽色比雄鸟暗淡。[3]喙形状各异,[3]在许多物种中,喙略微向下弯曲。[8]口中有可伸缩的分叉舌头,用于从花中提取花蜜。[3]翅膀呈叶片状,较长。[5][6]蜂鸟科鸟类主要分布主要分布在在中美洲南美洲加勒比地区热带亚热带地区。[3][4]栖息地类型包括干旱灌木丛、沙漠绿洲、沿海低地、热带雨林、近北极松树林和高山苔原等。[3][17]蜂鸟科鸟类是独居动物。[3][18]寿命较长,通常为6-12年。[3]
大多数蜂鸟科鸟类生活在偏远地区,种群数量难以评估,但21世纪以来,已观察到多种蜂鸟科鸟类的种群数量显著下降。[19][20]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3]此外,玻璃碰撞、杀虫剂、家猫捕食等因素也导致其数量下降。[21]截至202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将9种蜂鸟科鸟类列为极危(CR)、17种被列为濒危(EN)、11种被列为易危(VU)。[22][23]同年,钩嘴铜色蜂鸟(Glaucis dohrnii)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一(CITES Appendix I);其余蜂鸟科所有物种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CITES Appendix II)。[24]
北美洲文化中,蜂鸟科鸟类被认为是阿兹特克战神威齐洛波契特里(Huitzilopochtli)的化身或阵亡战士的转世。中美洲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被称为“蜂鸟之乡”,该国的国徽、[25]1美分硬币以及其国家航空公司加勒比航空公司“(Caribbean Airlines)的标志为一只蜂鸟。[26][27]蜂鸟科鸟类具有生态旅游开发价值,[4]佩顿蜂鸟中心(Paton Center for Hummingbirds)、[28]惠博旅馆(Huembo Lodge)等以蜂鸟为卖点的机构受到游客欢迎。[29]

分类与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