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

中国近现代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原名恩[héng],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未学斋主,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江苏无锡人,吴越钱氏之后。中国现代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4][2]曾任台北中国历史学会监事、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5]
钱穆于1911年进入南京钟英中学读书,因学校解散,他矢志自学,之后在家乡小学任教。1922年至1930年,钱穆先后在厦门集美中学、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省立苏州中学任教。[1][5]1930年,钱穆任燕京大学讲师,教授国文,此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和迁至昆明重新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职。[1][5]从1943年起,钱穆又转入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昆明五华书院任教,兼云南大学教席等。1948年,他重返无锡任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5]1949年,钱穆前往香港创办新亚书院(今香港中文大学前身)。[1][6]1967年10月,钱穆迁居台北,同年他[yīng]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台北中国历史学会监事、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86年,钱穆退休。1990年8月30日,钱穆在台北寓所逝世。[5][7]
钱穆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创新地从史学的角度去考察、探索中国经学的渊源和治经方法,为后世的经学研究拓展了思想,开辟了路径;他主张以信疑伪,疑以坚信,重建上古信史,提出了主、客统一、融铸一炉的治史主张;[8][9]他注重朱子学的研究,推动朱熹及理学思想研究创新;对诸子学的历史贯通作了深入分析,强调学术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一致。[10][11][12]他对中国文化的演进阶段和发展方向作了论述,揭示了民族文化的主要特质和基本精神,并通过创办新亚书院,形成独特的教育办学理念,从而发扬了中国文化,并为之寻求出路。[9][13]钱穆著作等身,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学、理学、诸子学等文化精义,共达70余种,1700万字,其代表作有《先秦诸子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等。[3][9]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