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

位于新疆的山间复合盆地
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侧,[1][2][3][4][5]天山山脉中的一个山间盆地,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因盆地中的焉耆县而得名。焉耆盆地,是天山主脉与其支脉之间的中生代断陷盆地,东西长170公里,南北宽80公里,面积约13000平方公里。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边缘海拔1200米左右,最低博斯腾湖湖面为1047米。[6]

地貌

焉耆盆地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之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复合盆地。盆地呈NW向菱形形态,被西侧的霍拉山和东部的克孜勒山、南部的库鲁克塔格山和北部的萨阿尔明山所围限,前两者呈NW向展布,后两者呈近EW展布。盆地西界为铁门关断裂,东部为榆树沟—硫磺山断裂中天山南缘断裂东段,南界为库鲁克塔格山前的辛格尔断裂,北界为中天山南缘—桑树园子断裂。
这四条断裂长期以来控制和影响着焉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从构造几何学特征来看,现今盆地展布明显受南天山主要构造格架与断裂构造的控制。现今焉耆盆地是一经过多期运动改造的残留盆地,侏罗纪盆地面貌与现今面貌相差很大,盆地的范围要比现今大很多。
焉耆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