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孤儿院纪事

2007年杨显惠创作的图书
《定西孤儿院纪事》是一本由杨显惠撰写的图书,于2007年3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记录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讲述了22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包括《父亲》、《黑石头》和《顶针》等。作者基于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用白描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定西孤儿院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事件,展现了孤儿院中孩子们的生活和遭遇。[1]

内容简介

定西孤儿院纪事(范围与现甘肃省定西市行政区域大概一致)是甘肃省1958年到1960年受极左路线和自然灾害影响最大的重灾区,灾难使得饿[piǎo]遍野,民不聊生,产生了大量失去父母的孤儿。为安置这些孤儿,定西专区紧急成立了一个专署儿童福利院,接纳了几百孤儿。同期,定西专区的各县、镇、重灾县的各人民公社都成立了儿童福利院或是“幼儿园”。这些大大小小的儿童福利院收容了大约五千左右的孤儿。 杨显惠在本书中以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死亡的惨烈情境和人性的黑暗面撕裂在人们眼前。本书将告诉那些不了解历史或者忘掉了这段历史的读者: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我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温饱生活,为了这温饱的生活,我们的前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无数人的生命和眼泪。我们不该忘记他们!

作品简介

这部《定西孤儿院纪事》写的是“受苦人的绝境”,“夹边沟”是一批 “右派分子”的流放地,“定西专区”是1960年左右的“大饥荒”在甘肃省内的一个“重灾区”。作者在忠实史料事实和当事人陈述事实的基础上,创作出一个个具有高度典型性和独特性的作品。完全是白描的手法,纪实性的语言,平实的语调,将一幕幕饥饿与死亡的惨烈情境撕裂在人们眼前。其实,对中国当代历史略有了解的人,都会对“右派”的遭遇和1960年“大饥荒 ”的灾难有一定的心理预期,为什么这些作品会一次次冲破人们的心理疆界?这是因为现实“绝境”的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力,是作家虚构不出来的。这些以细节构成的个人的故事,使惨绝人寰的灾难变得具体可感,将之铭刻在我们的情感记忆中,不再容易被任何人用抽象的数字和话语所模糊遮盖,逼迫要继续活下去的人们不得不面对、反思。我们常说,文学的力量在于虚构,但在这样的真实面前,你会觉得一切虚构都失去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