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姓

姓氏排行榜第182位的姓氏
屈(读音:Qū,古音:Qué,亦可读作Jué)是中国姓氏之一,排名《百家姓》第124位。屈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起源于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以先祖名字为氏。屈姓在粤语中是指搬弄是非、捏造的人。屈氏家族在当今中国人口约76.3万,占全国人口的0.048%左右。
部分少数民族如鲜卑族、突厥族、满族蒙古族等受汉化影响,改姓为屈氏,亦多冠汉姓[1]

姓氏来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著名的清朝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记载:“黄帝传有屈竖。”史书在典籍《国学·子部·道家》中记载:“黄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称号。初居有熊之国,曰有熊帝,不好战争。当神农之八代榆冈始衰,诸侯相侵。以黄帝称中方,故四方[jiàn]号,亦各以方色称。[qiān]共谋之,边城日骇。黄帝乃罢台[xiè]之役,省靡丽之财,周戎士,筑营垒。帝问于首阳山。令采首山之金,始铸刀造弩。有于东海流波山得奇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则生风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kuí]牛。帝令杀之,以其皮冒之,以为鼓,以击之,声闻五百里。帝令军人吹角为龙鸣,此鼓角之始也。于是又令作蹴[]之戏,以练武士。黄帝云:“日中必[wèi],操刀必割。”狂屈竖闻之曰:‘黄帝知言也。’”狂屈竖,为黄帝属下武将,后在平定蚩尤之乱时立有大功。他十分钦佩黄帝的德政,一直认为“武非绝世”,就是单凭武力不能解决世间的所有问题。因此,当黄帝说“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时,他非常赞同这个辨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