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由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是一类由人类合成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并通过生物食物链(网)进行累积。这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构成较大威胁,因为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滞留时间长,难以降解,具有极强的毒性,并能导致全球性的传播。一旦被生物体摄入,POPs不易分解,并会沿着食物链浓缩放大,对人类和动物造成巨大危害。此外,许多POPs除了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之外,还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1]
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的POPs共有12种,包括7种有意生产的有机氯杀虫剂:滴滴涕(DDT)、氯丹Chlordane)、灭蚁灵Mirex)、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异狄氏剂(Endrin)、七氯(Heptachlor)、毒杀酚(Toxaphene);以及2种工业化学品:六氯苯(Hexachlorobenzene)和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还有2种无意排放的副产品二恶英(Dioxins,包括多氯二笨并-p-二恶英)和呋喃(Furans,多氯二笨并[]喃)。[1]
截至2009年5月9日,在日内瓦举行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成员国部长级会议上,林丹(Lindane)等九种化学品被新增列为POPs,并被禁止生产。至此,共有21种化学物质被正式认定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些物质的全球性控制和管理,对于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

定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简称POPs) 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