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逊始须鲸

哈里逊始须鲸
哈里逊始须鲸(Eobalaenoptera harrisoni)是一种已灭绝的须鲸,首次由维吉尼亚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者在2004年6月描述。始须鲸的化石是一个部分骨骼,于1990年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加罗林县的中新世中期卡尔弗特地层发现。这个化石估计是1400万年前的,使始须鲸成为一个过渡的分支成员,较其他的要老300-500万年。始须鲸的长度约为11米,与包含现今须鲸科及灰鲸科鲸鱼分支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始须鲸亦填充了最早已知的化石纪录及估计分支的时间之间存在了的空档期,分子分析认为这个分支时间约为2500万年前。哈里逊始须鲸的模式种是为纪念博物馆内的一名义工Carter Harrison而命名的。

化石研究

学者于1990年于维吉尼亚卡罗琳郡的中新世的Calvert形成层岩石发现,骨骼化石全长11米(35尺),形态结构跟现生的须鲸科及灰鲸科相似。在进化枝上大概存有共源性,包括耳蜗延长的部分,管道的听觉区内耳管,巨大的(内耳之)岩部旁鼓膜旁有较大的岩部神经孔,茎乳窝stylomastoid fossa延伸至内耳岩部petrosa较后部分之上,耳蜗部分没有中央的凹槽,每块前肢拥有四指,压缩性眶上突,上颌骨形成上突延长至头顶。
哈里逊始须鲸鼓泡tympanic bulla存有龙骨keel是另一个分化特征,但较灰鲸科,须鲸科及大翅鲸属的相比则没来得明显,哈里逊始须鲸鼓泡跟Isanacetus的有些相似,以上特征于当时大多数须鲸类是欠缺的。哈里逊始须鲸鼓泡背后部分拥有明显的突出物,这特征跟大翅鲸属Megaptera中的‘‘M.’’ miocaena及Isanacetus相同但其他鲸类没有这特征,鼓泡较岩部来得细小。哈里逊始须鲸的内耳岩部较Megaptera miocaena的来得大,但鼓泡则较Megaptera miocaena来得细小。
哈里逊始须鲸骨架较当时一些须鲸来得大,尾前椎骨已长达3米,Pelocetus(全长10米)尾前椎骨长2.54米,而Thinocetus (Choptank形成层的须鲸)则长达2.76米。比较下,哈里逊始须鲸拥有相对其他当时须鲸类短小的颈部,这特征跟现存的须鲸类的来得接近,哈里逊始须鲸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是少于11%,或接近10%;现生须鲸科,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是8至10%,灰鲸科的则大约为12%。Pelocetus calvertensis及Thinocetus arthritus颈椎长度跟尾前椎骨柱长度的百分比则为13%,Parietobalaena palmeri的则为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