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

中国现代诗人
臧[zāng]克家(1905年10月8日[2]-2004年2月5日),曾用名:臧[yuàn]望,笔名:孙荃、何嘉,[3] 籍贯山东潍坊诸城,[2]国立青岛大学毕业,[4]中国现代诗人,[3]中国诗歌学会原会长。[7]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县臧家庄一个破落封建官僚地主家庭,[4]18岁前一直生活在胶东半岛的农村。[2]1925年9月第一次在全国性大杂志上发表文章。1930年被国立青岛大学英文系录取,在青岛期间完成第一本诗集《烙印》。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奔赴前线进行抗日宣传,过程中写成《血的春天》《走向火线》《随枣行》等作品。1949年调到国家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任编审。1956年调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57年任《诗刊》主编。[4]“文革”期间臧克家遭受迫害,被下放到湖北咸宁劳动三年。[8]臧克家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第九届文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1981年起任中国作协顾问中国写作协会会长。[4]臧克家创作主题思想主要是爱国主义、揭露社会的黑暗[9]以及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含蓄、精炼、富含音乐性,[10]新中国成立后的诗作感情热烈,[11]代表作品有《老马[5]三代[6]《有的人》等。[5]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世纪诗翁”,[12]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3]臧克家开创了“《烙印》体”“臧克家体”,[13]其领衔的现实主义诗派将中国现实主义诗派推向辉煌时代,并使之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14]

主要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