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壳蜗牛

对人们无力买房租屋生活的形容
无壳蜗牛,又称无壳族或无壳蜗牛族,是指无法负担购房费用(包括通过房贷购房)而不得不租房生活的群体。这一术语的广泛传播得益于台湾和香港新闻媒体的报道,反映了房价过高导致许多年轻人无法买房的社会现象。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需要祖孙三代共同努力储蓄,才有可能拥有自己的房产。

词源

无壳蜗牛一词的流行源于台湾和香港新闻媒体对高房价的报道。随着房价不断攀升,许多人即使一个人工作几十年也无法买房,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工作十几年才能攒够首付,还有些家庭需要两代人的合力才能实现购房梦想。这种空间协作和时间接力式的储蓄方式,凸显了人们面对高房价时的无奈。无壳蜗牛联盟曾在台北街头表演行动剧,抗议高房价和政府的纵容行为。

历史背景

无壳蜗牛运动起源于1989年夏季前,当时台湾民众对房价迅速上涨感到担忧。1987年起,台湾房价急剧上升,两年内翻了一番,类似于当前中国大陆的楼市状况。然而,同期人们的收入并没有显著增长,社会不满情绪随之加剧。一位小学教师发起了“无住屋者自救委员会”,拉开了无壳蜗牛运动的序幕。此后,该组织逐步壮大,并获得了官方认可,更名为“中华民国无住屋者团结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