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
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很少见,据统计仅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64%。根据起源组织的不同,国内文献多将其分为3大类,即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脾血管肉瘤、脾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脾脏肿瘤的起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了一些脾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脾原发性恶性肿瘤早期常无特殊症状,患者就诊时往往呈现晚期癌肿状态:包块所产生的局部压迫症状,如胃区饱胀、食欲不振、腹胀、心悸及气促等;恶性肿瘤的表现,如低热、乏力、贫血、消瘦等。主要治疗方法是脾切除术,术前后辅以化疗或放疗、中药、免疫治疗等。本病可发生恶性转移,严重者危及生命。经治疗后,可延缓病情,延长生存期。

就诊科室

病因

  • 脾脏肿瘤的起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研究发现了一些脾肿瘤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如感染因素(某些病毒、分枝杆菌疟原虫等)、遗传因素及其他脾脏慢性疾病等。
  • 综合文献分析,脾脏在受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后,发生了非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刺激了脾脏炎症区域内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的积聚和增生,在身体内部某些因素失去平衡的情况下,这种增生可能会变得不受限制而发展成肿瘤。另外,遗传因素及脾脏的一些慢性疾病与脾脏肿瘤的发病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