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冬保

湖南花鼓戏演员
何冬保,湖南花鼓戏演员。湖南华容人。
自幼学艺。工丑。十四岁登台。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组织胜利班,在洞庭湖一带演出。建国后,历任长沙花鼓戏剧团团长、湖南省戏曲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湖南艺术学校顾问。唱腔高亢爽朗,轻松自如,自成一派。代表剧目有《讨学钱》、《李三娘过江》、《卖杂货》等。改编并主演的《刘海砍樵》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演出剧本二等奖、演员三等奖[1]上世纪50年代华容县文化馆袁修广老师创作的现代剧《牧鸭会》曾代表湖南花鼓戏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中南地区戏剧调演并获奖。对以后湖南著名现代花鼓戏《打铜锣》、《补锅》等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

何冬保,湖南华容人。1917年出身于华容县北景港镇一个贫穷的农耕之家。年仅5岁,何冬保就把《铜钱歌》、《洗菜心》、《采茶歌》之类的民歌调哼得烂熟,小小年纪便开始扬名乡里。7岁时就与老人张海庭一起唱地花鼓(华容人称早期的华容花鼓戏为唱地花鼓),并学会了《李三娘过江》、《张先生讨学钱》等一系列民间戏曲。1945年组织“胜利班”,1949年在长沙组织“长沙楚居社”,即后来的长沙花鼓戏剧团。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1月14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享年67岁。
何冬保从师于杨保生的时候是上世纪30年代,那时演唱的传统节目就有《刘海戏金蟾》(即后来的《刘海砍樵》)、《张先生讨学钱》、《韩湘子化斋》、《扳笋》、《洗菜心》、《八百里洞庭》等作品。上世纪40年代,何冬保演花腔,张海生演小生,晏清秀演旦角,都曾上台演出。甚至连师叔唐放勋有时也上场出演旦角。显然,后期著名的湖南花鼓戏代表作《刘海砍樵》、《张先生讨学钱》、《韩湘子化斋》等作品在很早以前的华容花鼓戏中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