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

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
胡笳( Jiā)是一种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形似笛子,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它是一种边棱气鸣乐器,民间也称之为潮尔或冒顿潮尔。胡笳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是一种富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吹奏乐器。[1][2][3]

构造

木制三孔胡笳,流传于蒙古族民间,深受普通牧民的喜爱。
1985年,有关学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罕达嗄图蒙古族自治乡发现了这种胡笳,将其定名为“阿勒泰胡笳”。管身木制,管长58.5厘米、管径1.8厘米,下部开有三个圆形按音孔,上端管口不设簧片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管,两手食指、中指分别按放三个音孔。上端管口贴近下唇,吹气发音。可发出十二度的五声音阶。多运用喉音吹奏,常用喉音与管音结合同时发出声音,或用喉音引出管音。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圆润、深沉。演奏技巧独特,擅长吹奏蒙古族长调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