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层分析法

色层分析法
色层分析法又称为色谱法,是一种混合物质的分离技术,它是在1913年由俄国植物学家兹维特在一次试验中发现并命名的。

基本介绍

有一次他拿了一根装有白色的碳酸钙颗粒的玻璃管竖立起来放置,把植物叶色素的石油醚提取液从上端注入,然后用石油醚进行冲洗,惊喜地发现玻璃管内出现了不同颜色的色带。并且随着冲洗剂的流动,不同的色带以不同的速度向下移动,使相互重叠的色带也分离开了,最后从管子的下端先后流出来。色谱由色带而得名,即使是不产生色带的混合物质,也能按先后顺序流出而得到分离,这就是色谱法。那根玻璃管叫色谱柱,装在柱内的填充剂叫固定相,冲洗剂叫流动相(也叫载体),色带叫色谱图。
色谱法发展很快,用液体做载体的叫液相色谱法,用气体做载体的叫气相色谱法,专门分离离子的叫离子色谱法等等。测定油中的溶解气体用的是气相色谱法。
但是在当时,甚至在以后的25年间,都未受到其他学者的采纳。然而,当今的生化学(以化学的层面来研究生物学的学问)界里,兹维特所提倡的这种方法却是分离植物色素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