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术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1]中国印刷术起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朝。对西方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2]
印刷术最早是从印章和石刻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3]雕版印刷术,起源于隋唐之际,至宋代达到鼎盛,雕版印刷的书籍版式、字体、用纸、用墨和装帧形式等都有了较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籍审美文化。其中,最具价值的是宋刻本《春秋经传》。后北宋毕昇发明了泥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另一座里程碑。胶泥活字是最早出现的活字,到了明清时期,活字材质更为多样,木、铜、泥、锡、铅等多种并用。[4]
印刷术以其方便灵活、省时省力的强大特点,由此打开了人类发明技术的新世界大门。世界的版图得以从分散变成集中,也让文化从隔阂达到融合。无论是当时的欧洲国家还是非洲国家,抑或是北美洲南美洲甚至亚洲,印刷术让各国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得到发展和流传,也因为海陆丝绸之路等文化交流途径,打通了东西方沟通的阻碍,让中国看见世界,让世界看见中国。[3]

内容介绍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手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中国的印刷术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印刷术的特点是方便灵活、省时、省力,是古代印刷术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