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运河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
伊利运河(Erie Canal)的全长为584公里(363 英里),整条运河的为12米(39 英尺)宽、1.2米(4 英尺)深。整条运河总共有83个水闸,每个水闸有27米乘4.5米(90英尺乘15英尺),最高可以行驶排水量68公吨(75吨)的平底驳船。伊利运河是第一条提供美国东海岸与西部内陆的快速运输工具,这比当时最常用的以动物拉动的拖车还快许多。伊利运河不只加快运输的速度,也将沿岸地区与内陆地区的运输成本减少了95%。快捷的运河交通使得纽约州西部更便于到达,因此也造成中西部的人口快速增长。

地理位置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运河。它通过哈得逊河将北美五大湖与纽约市连接起来,属于纽约州运河系统。早在19世纪初就明显地感到需要一条从大西洋海岸到外阿利根尼(trans-Allegheny,即阿帕拉契)地区的交通线。有人建议开一条运河,从伊利湖东岸的水牛城,穿过摩和克(Mohawk)谷地的山峡。到达哈得逊河上游的奥尔班尼(Albany)。1817年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建一条584公里(363哩)长,12公尺(40呎)宽和1.2公尺(4呎)深的运河。为了通过特洛伊西面标高上升152公尺(500呎)的高地,需要建造82道船闸。经过艰苦的施工,终于在1825年10月25日通航。运河对上中西部发展的影响不次於它对纽约市发展的影响。许多开拓者经运河蜂拥到西部,进入密西根俄亥俄印第安纳的伊利诺,从那些地方通过运河运回农产品到纽约上市,回程则满载工业品和物资去西部。从水牛城到纽约,陆上运输的运费曾达每吨100美元,由运河运输只要10美元。9年内所收的通行费就超过了建设费。到1882年取消通行费时,已用运河的收入支付了几条运河支线的建设费用,并向国家上缴了大量税收。运河後来扩大到21公尺(70呎)宽,2.1公尺(7呎)深,成功地抗衡了铁路的竞争。尽管在19世纪後期曾一度对其忽视,但到20世纪,纽约发展了连接山普伦(Champlain)湖、安大略湖和芬格(Finger)湖的运河网,伊利运河仍是中央干线,能通航装载量为2,200吨的驳船[1]
伊利运河
美国纽约州西北部运河,位于美国纽约市北部。为了方便公路交通,运河的不少水面都藏在地下。伊利运河从伊利湖岸的布法罗,经莫霍克谷地,到哈得孙河岸的奥尔巴尼。长581公里,宽12米,水深1.2米。19世纪初期,美国从东部港口向西到内陆去的货物运输,主要靠马拉牛拽的大篷车队,不配合东部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1825年,美国于是开通了从伊利湖东端至哈得孙河的伊利运河,于1817年始建,1825年竣工。以后曾数度扩建,从1909年起经改建后,运河长544公里,宽45米,水深3.6米。伊利运河的建立,使五大湖的水运与纽约港连通,成为纽约州通航运河系统的主要水道,由伊利湖到纽约的货运\,只需要从前1∕10的费用,使当时比费城波士顿小的多的纽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港口和城市。伊利运河的开凿对美国东部经济及纽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