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市卡若区,海拔3600~3800米,距今5500至4400年间,可分为早(5500-4700BP)、中(4700-4300BP)、晚(4300BP以后)三期,是新石器时代的一处重要遗址。该遗址最早发现于1977年,文化层堆积厚度达到100~160厘米,是西藏史前遗址中罕见的、堆积保存较为完整的遗址。[1]
卡若文化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澜沧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1978~1979年发掘,发现房屋基址28座、农作物粟和家畜猪的遗存。当时经济生活以粟作农业为主 ,辅以经常性的狩猎,一般把该遗存命名为卡若文化。这里曾出土有房屋遗迹二十多座,还有许多古人类所使用过的石制生产工具以及谷物、兽骨等。卡若遗址占地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文物种类繁多,古文化堆积层丰富,被考古界和古人类学研究者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该遗址共发现房屋迹31座,出土文物数万件。[2]
1996年11月20日,卡若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卡若遗址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一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对于研究藏民族历史、西藏高原人类史、西藏史前文化史等都具有重要的历料价值。[4]

历史沿革

卡若遗址发现于1977年,由昌都水泥厂工人在施工中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