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祠

是香港最著名庙宇之一
香港黄大仙祠,全称赤松黄大仙祠或啬色园黄大仙祠,始建于1921年。[1][3][4]该祠位于九龙东黄大仙区狮子山南麓,占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由非营利慈善团体吝色园管理。主要供奉中国道教神祇黄初平,另亦有供奉儒、释两教的神祇如孔子、观音等,故三教融合成为香港黄大仙祠一大特色。[1][5][6][7]
黄大仙,名初平,晋朝丹溪人,因在赤松山修炼成仙故又号赤松子,民间流传其法力高强,以行医济世为怀而广为人知,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黄大仙信仰起源于东晋时的浙江金华,复兴于清末广东广州佛山,成名于20世纪初、中期的香港[8][4][9][10][11][12]
香港黄大仙祠是源自百年前广州芳村花地大函尾黄大仙祠。1915年,道侣梁仁庵、梁钧转、陈柱石等人从广东西樵普庆祖坛,奉黄大仙像来港,在湾仔设教弘道。1921年,又在九龙狮子山竹园村建立仙祠,供奉黄大仙。同年,祠庙管理机构“啬色园”正式成立。1956年,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啬色园筹措资金对仙祠进行扩建改造,截至2021年2月,该祠已成为香港规模最大的道教场所之一。2022年6月26日,为庆祝7月1日香港特別行政区成立25周年,黄大仙祠于财神宫平台建造升旗台,由香港少年领袖团担任升旗队举行升旗仪式。[13][14]
黄大仙祠的建筑雄伟,金碧辉煌,极尽中国古典庙宇的特色。黄大仙祠除主殿大雄宝殿外、还有三圣堂、意密堂、麟阁、经堂、盂香亭、从心苑、九龙壁、牌坊等建筑。[1][4]
黄大仙———有求必应”,这是香港家喻户晓的一句歇后语,黄大仙祠在香港享负盛名,香火鼎盛,每年农历大年初一,市民都要争头柱香。2010年5月,黄大仙祠被确立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1][5]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黄大仙祠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集宗教、慈善、医疗、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强大经济组织和社会事业组织,成为联络、推动海外交流的有力纽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