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森屏

元末明初华人政权首领
黄森屏(1339年-1408年),初名元寿,字昌年,又号熙春,福建泉州鲤城区人。元末明初,黄森屏从军,成为华人政权首领,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文莱的文写作"ONG SUM PING"。明洪武八年,黄森屏初任鹤庆守备,后晋升为云南永昌腾冲卫总兵。他率领家族及邻居数千人经西南部缅甸抵达婆罗洲(今加里曼丹岛),并在东加里曼丹的一条大河河口登陆。 因旅途颠簸劳累过度,1408年12月,黄森屏因[cuì]然而逝,享年67岁。他的英勇善战和屡建奇功使他在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黄森屏的带领下,华人从东部断手河流域向北部沿海发展,先后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镇。华人势力逐渐威震遐迩,土著称之为“拉阇”(国王),而黄森屏则按中国的习惯称之为“总兵”。 当时,北方的渤泥国受到苏禄国的骚扰,苏丹马合谟沙请求援助。黄森屏率领华人军队打败了苏禄国,拯救了渤泥国。1402年,马合谟沙去世后,其子阿布杜·马吉德·哈桑即位。黄森屏的妹夫艾哈迈德趁机发动政治斗争,压倒特曼贡亲王而即位,成为现今文莱苏丹的祖先。 黄森屏在渤泥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内尽力辅助苏丹,对外称渤泥国王。直到万历年间,相沿不改。[1][2][3]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黄森屏Ong Sum Ping(1339-1408年)初名元寿,因在中国南海森屏滩剿寇抗倭功勋卓著,明洪武帝朱元璋,特赐名为黄森屏作为出使婆罗洲加里曼丹)使者的名字。
黄森屏和华人同胞在断手河流域努力,力量迅速发展,声威远震。番人用他们的习惯称呼称黄森屏为“拉阇”,也就是王的意思,而华人则按中国的叫法称之为“总兵”,可见黄森屏在东加里曼丹岛建立了独立的华人政权,这个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