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桥

河南省洛阳市域内始建于隋唐的桥梁
天津桥,在唐代被称为洛阳桥[1],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2]天津桥始建于隋代杨广大业元年(605年),历经隋唐五代直到金朝,一直是沟通洛阳南北的重要通[]。由于遭到洪水、狂风和战争等破坏,天津桥屡毁屡修屡建,到了金代逐渐废弃,仅残存遗迹。[1]
天津桥由隋代建筑专家宇文恺主持修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座由铁链连接船只架成的桥梁,铁链两端分别固定于洛河南、北两岸,长约500米,两岸建有4所类似城阙的重楼,可以开合。[1]隋炀帝建天津桥主要是为了满足交通运输之用,以迅速建成东都城。[3]唐代天津桥被改建成石桥,其桥墩改为龟背形。开元二十年(732年),天津桥重修时与皇津桥合为一桥。宋代天津桥也经历了多次维护修建。宋亡后,金人南侵,天津桥被毁弃。[1]2000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考古工作者在隋唐东都城发现了洛河上的天津桥遗址。[3]
历史上天津桥建有栏杆、表柱和四角亭,桥两端有集市和酒楼,桥上车马络绎不绝,“天津晓月”成为洛阳古代八大景之一。许多文人墨客曾在此逗留吟咏,白居易有诗赞曰:“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1]

文物简介

隋唐洛阳宇文恺设计建造的,宇文将隋唐洛阳城的规划设计完美的和洛阳的山川地貌结合在了一起,真正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宇文恺果断地改变了中国传统方式左右对称的城市布局,使这座城市别具风韵,把城市的各部分与天子联系在一起。以洛水的流水喻天上的天汉银河,把京城看成天帝的皇居“紫微宫”,架在洛水上的最大的桥和宫城的南边正门相连,叫“天津桥”,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这儿停、发驶往银河的船:“引洛水贯都,以象天汉(银河),横桥南渡(天津桥),以法牵牛”。而洛阳定鼎门大街,连接宫城正门和郭城正南门“定鼎门”的御道,宽110米。“天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