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朝仪

常朝仪
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行朝参礼,为常朝仪制。自是,凡内外新任各官员朝见及辞朝、谢恩各事,以及外藩来朝及贡使等,俱于常朝日行礼。届期,皇帝御太和殿,王公入殿中旁坐,引见各官行礼。

基本介绍

礼制名。古代帝王定期处理重要政务及接见来朝谢恩等行礼官员、外藩来朝使臣的仪式。努尔哈赤称汗之初,即定每年五月初一日视朝,焚香告天,处理政务,训诫臣民。至太宗崇德初,始定仪注,临朝之日,设大驾卤簿,王以下各官皆朝服,皇帝御殿升座,各王公等依班次叩礼,赐坐。各部院官员出班奏事毕,帝还宫。清入关后,顺治九年(1653)定,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行朝参礼,为常朝仪制。自是,凡内外新任各官员朝见及辞朝、谢恩各事,以及外藩来朝及贡使等,俱于常朝日行礼。届期,皇帝御太和殿,王公入殿中旁坐,引见各官行礼。光绪九年(1883)更定,凡新除授各官,谢恩行礼,王公百官于卤簿后侍班,如果皇帝不御殿,王公集于太和门外东西各二班坐班,文武大臣则于午门外坐班,东西各九班。若外藩贡使等欲速返,或外任官员急于赴任,难俟朝期行礼时,即于午门外行礼。凡常朝、坐班,均有都察院官及吏、礼部司员等纠仪及环班纠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