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家庙

新会林氏家庙
新会林氏家庙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林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属于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格局保存完整,是五邑地区规模罕见的岭南广府风格祠堂”(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语)。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其建设规模宏大,建筑布局大气,建筑艺术精湛,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当我们走进这座宏伟的古祠,便可体味昔日的匠心宏构与精心雕琢,想见它的历史辉煌。[1]

历史沿革

林氏家庙前身名“崇报祠”,祀开基一世祖森公及二世祖植公、三世祖宽公为不迁之祖,上奉披公、蔇公、旺公以追远,为族中地位最高的大宗祠。初建于月山之下,即今位置,规模较小。后迁建到雁山,今沙冈小学校内。以后,子孙日渐众多,春秋两祭时感到场地逼狭,不能一起排列参拜,众议扩建。雍正年间,请风水名师东莞苏冠三来重新择地,他选中的新祠址却是原来旧“崇报祠”的位置——月山之麓,认为此处“地阔脉正,环山带海”(清乾隆三年重建碑记),族人认可,“近枕月峰,远接雁岭,前环胆海,左龙山而右牛山,[xún]胜地也”(《重建光禄太祖祠序》)。于是雍正十一年(1733年,农历癸丑年)动工兴建,至乾隆三年(1738年)告竣,历时5载。所需资金2000多两银,按人口田亩分派。重建后由“岁进士”(岁贡生的别称)、时任归善县(今惠阳)儒学训导、原署本学教谕博罗学训导事、十七世孙林殿元在当年仲春(农历二月)撰写碑记。此碑今存。碑文说“颜曰‘崇报’”,可印证旧族谱的记载。
24年后的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授任曲江教谕的增城人温[càn]则认为,狮山下“龙真脉结,山抱江朝,尤为百代振兴之地”。又两年后(1764年,农历甲申年),裔孙林昌基将崇报祠再建到石笋狮山下。由于另新建了一间崇报祠,月山原祠易名为“光禄祠”,称“光禄太祖祠”,即林氏家庙前名。
光绪年间,光禄祠距上次雍正乾隆重建已经150多年,风侵雨蚀,需再度重修。通过神位入主的方式筹集资金,正[kān]限至十六世,每主50两银;东、西龛限至二十三世,每主25两银,入主神位共918个,除披公下至沙冈四世的20位先祖外,其余898个均捐款入位,共筹得款项28225两银,重建资金非常充裕。拆旧建新动工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十一月初二日,进伙崇升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十月十二日,工程历时两载。此次重修后,光禄祠始称“林氏家庙”。据《重建光禄太祖祠序》:“祠额旧名光禄公祠,而不系以姓,众嫌其蹈空,故名曰‘林氏家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