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带街

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的街道
金带街位于东江西岸,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代以前是惠州城外的居民点。现街道长250米,宽4米,东接水门路东城墙,西联西湖的西城墙,犹如一条带子,故名金带街;也有传说原街中埋有金带,故名金带街。金带街是惠州九街十八巷之一,第三个说法是苏轼捐出御赐的金犀带所建。[1]
金带街的历史追溯到明洪武年间,经历了明朝的发展、清代的演变、近代的洗礼后,一直作为居民生活点而存在。历史上,金带街聚集了书香门第、名门望族,街道内遍布了书院祠堂、名人故居:惠州籍举人、教育家陈培基居住的旧宅,乾隆年修建的陈公祠,张友仁祖居的梅花馆,曾作为政府办公楼的廖家祠老屋,为应试子弟而建的宾兴馆等等。[2]

街道介绍

金带街是惠城区有名的古街道,建于明代,而54号的黄氏祖居修建年代与古街相当,是金带街最著名的门户。祖居的建筑风格为传统二进式结构,院子里还有一口明代水井,在古民居中有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井,实属罕见。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磨损,依然不见裂缝。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这口井常年有水,且水质良好,清澈见底。
来到金带街中段的叮咚巷,此巷只有约1米宽,巷子两边为几十米的高墙,两人要同时过必须侧身行走,人在这里行走时能发出叮咚响的回声,特别是穿木屐或硬底鞋,响声更清脆怡人,所以这里名为叮咚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