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士隐

《红楼梦》角色
甄士隐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姓甄,名费,谐音“废”,字士隐。他的名字取意为“真事隐”,正如贾雨村是“假语村言”一样。[2][1][3]
甄士隐是一位性格恬静淡泊、不追求功名利禄之人,日常以赏花修竹、饮酒赋诗为乐,生活态度超然,堪比神仙。在《红楼梦》中,当他出现时,正值落魄书生贾雨村流落至姑苏地区,甄士隐慷慨资助贾雨村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助力其踏上仕途之路。[3][1]甄士隐五十岁左右,育有一女甄英莲,未曾生育儿子。在一次元宵节庆典之际,仆人霍启抱着五岁的英莲观赏花灯时疏忽大意,导致英莲丢失,霍启惊恐之下逃跑。甄士隐夫妇仅此一女,失女之痛令他们悲痛欲绝,终日哭泣,身体也因此日渐虚弱,双双罹患重病。[3][1]三个月后的农历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至整条街巷,甄家宅邸也在大火中化为一片废墟。无奈之下,甄士隐携妻投奔至本籍所在地大如州的岳父封肃家中。他们变卖了部分田产换取房地,但由于不擅长经营生计,短短一二年间生活愈发困顿,最终陷入了贫困、疾病交加的境地,状况每况愈下。一天,甄士隐外出散步,偶遇一名身着破旧衣物、脚穿麻鞋、看似疯癫的跛足道人,该道人口诵《好了歌》。甄士隐听后豁然开朗,深有所感,遂即兴创作了一篇《好了歌》的注解,并决定跟随这名道人出家修行,从此离家远游,不再回归世俗生活。后来,贾雨村因贪污案发而获罪,虽经大赦免除了死罪,但被贬黜为民。在其回乡的路上,路过一处名为急流津觉迷渡口的地方,巧遇已出家的老友甄士隐。此时的甄士隐向贾雨村详细讲述了太虚幻境的理念,并在故事后续中帮助引导已经离世并转世为香菱的甄英莲脱离苦海,将其引领至太虚幻境,使其魂魄得以安顿。[3][1][4][5]
甄士隐在《红楼梦》中作为“真事隐”的象征性人物,以其恬淡不争的性情和优渥的家境,在姑苏过着近乎世外桃源般的悠闲生活。他虽看似超脱世俗,实则未能勘透红尘之虚妄。甄士隐的介入源于一块承载奇幻命运的顽石故事,由此拉开了整部小说的帷幕。他资助寒门才子贾雨村,展现了对士人抱负的认同与慷慨解囊的气度,但同时也因其对贾雨村热衷功名的赞赏,暴露出内心深处对世俗成就仍有所眷恋。[6]
甄士隐的人生轨迹从幸福安稳转向悲剧转折,女儿英莲的失散、家园的毁灭以及亲情的冷却,迫使他直面世态炎凉与无常,经历了一系列人情冷暖的洗礼。在一系列剧烈变故的冲击下,甄士隐经由仙道引导,逐步领悟到人生的虚幻本质,最终选择了修行之路,迈向超凡脱俗的解脱境界。他的命运起伏与觉醒过程,生动诠释了《红楼梦》中的核心哲理:世事无常,唯有历尽沧桑,方能洞悉一切皆为空幻,进而寻求心灵的安宁与解脱。[6]

形象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