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响礼炮

起源于英国的国际礼节
21响礼炮(21 Gun-Salute[1]),是指礼炮鸣放次数共计21响,是最高规格的礼仪,一般用于迎接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视察;或在军舰出访抵达东道国港口或基地时,为表示对东道国的敬意时鸣放;或当来访的外国军舰鸣放国家礼炮,东道国表示答礼时鸣放。[4]
16世纪,不同国籍或联盟的战舰在海上相遇时,为避免引起误会相互攻击,双方安排将已装弹的舰载火炮全部发射出去,示意已放弃指挥本舰的战斗行动,并向对方表示敬意。久而久之,鸣放礼炮便演变成无敌意海军舰船在海上互见时一种约定成俗的礼仪。[4]17世纪这种海上互见鸣放礼炮的仪式,被英国海军引用到进入他国港口的欢迎仪式中。[4]为了寻求规格统一的鸣放礼炮次数,英国海军率先提出以当时英国装备的最大战舰21门前装火炮(由炮口装填火药和弹丸)为基准,按5—7秒的间隔依次发射完毕形成21响。因此,鸣放21响礼炮成为最高规格的礼仪。[4][5]中国从1961年6月正式开始鸣放礼炮,后曾多年停止,自1984年3月起,为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举行欢迎仪式恢复鸣放礼炮。[6][7]

历史发展

历史起源

在16世纪的风帆战舰时代,不同国籍或联盟的战舰在海上相遇时,因受通信条件的限制,无法识别来船的意图,为避免引起误会相互攻击,双方除了会安排舰员徒手站在桅杆横桁和舱面甲板上,并将信号旗全部悬挂在桅杆上之外,还会安排将已装弹的舰载火炮全部发射出去,示意已放弃指挥本舰的战斗行动,并向对方表示敬意。久而久之,鸣放礼炮便演变成无敌意海军舰船在海上互见时一种约定成俗的礼仪,并随着不断地实践而被程序化、制度化地固定下来。[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