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川河

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
文川河,是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古称纹水、门水。因其水流形状似“纹”字而得名。文川河的修渠堰灌田历史悠久,但由于堰体小,灌溉面积有限,易受洪水和战乱影响。关于堰的名称和建筑时间,目前尚无考证。明朝嘉靖年间的《城固县志》记载了上官堰、枣儿堰、西肖堰、横渠堰、邹公堰、周公堰等多条渠堰。

正文

水经注》:“汉水又左会文水,文水即门水也”,亦称文水。文川河因与南沙河北南相对,又称北河、北沙河。源出、汉中、交界处海拔1909米的鹅风包南,流经陕西省城固县毕家河、老庄、谢何、文川、崔家山、熊家山、柳林、沙河营等8乡镇。晋代,汉江主河道直流胡城南,文水在胡城东入汉江,谓之高桥溪口。后汉江主河道南移,梁家庵一带形成新陆。文水在汉白公路桥南折向东流,经沙河营、司家铺村南,东流南下汇入汉江。1970年修建阳安铁路,改文川河直下,南入汉江,分梁家庵村为东西两半,中有一桥相通。干流长48.3公里,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每年平均流径流量0.877亿立方米。杨家关年平均流量1.81立方米/秒,最大258立方米/秒(|961年),最小0.046立方米/秒(1960年7月6日)。上游河宽10~30米;下游40~60米,比降上游陡,下游缓,平均比降6.6‰。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最早,从近年在柳林镇草寺村出土的渠田灌溉灰陶模型证明,远在秦汉即修堰灌田。

主要渠堰

文川河修渠堰灌田亦历史悠久,但因堰小,灌溉面积少,洪水、兵[xiǎn]常废常修。堰名来源及建筑时间无考。明嘉靖《城固县志》载有上官堰、枣儿堰、西肖堰、横渠堰、邹公堰、周公堰等多条渠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