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北宋时期欧阳修创作的文言文
范仲淹的《范仲淹有志于天下》一文,出自《宋名臣言行录》,是一篇励志典故。该散文有两个版本,一个侧重于少年努力刻苦成才经历,另一个则侧重于仕途不顺但仍有抱负理想。范仲淹在文中强调了“先天下之憂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1]

文中人物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庆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