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顶腐病

植物病害
玉米顶腐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新病害,该病可细分为镰刀菌顶腐病、细菌性顶腐病两种情况,[1][2][3]该病不但具有系统侵染特征,而且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已成为危害严重、潜在危险性较高的新病害。[4]
玉米顶腐病病菌以分生孢子菌丝体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来年从植株的气孔、水孔、伤口侵入,成为初侵染源。种子带菌可远距离传播。玉米顶腐病具有系统侵染特征,病菌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被侵染发病,以抽穗前后表现最为明显。与玉米其他病害相比,玉米顶腐病的危害损失更大,潜在危险性较大。[4][5]
玉米顶腐病多发生在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等玉米产区,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在西南、西北以及其他一些省份也有发生。苗期严重发病可引起死苗,或对植株生长造成影响,导致雄穗不能正常抽出和散粉,对产量造成一定损失。玉米顶腐病的防治,应注意淘汰感病的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并适时进行药剂防治,一是药剂拌种;二是喷雾防治。[6][5][7]

病害介绍

河北省植保专家姜京宇研究员的多年调查和分析,该病可细分为镰刀菌顶腐病、细菌性顶腐病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