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贵族

马克思列宁主义用语
工人贵族(labour aristocracy、aristocracy of labor),或译为劳工贵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支撑的术语、工团主义的特殊形态、以及革命性工会的缩影,如世界产业工人(IWW)。

基本介绍

工人贵族是马列主义用语,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工人阶级的不断斗争,工人阶级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变,特别是从事技术、管理工作的部分和熟练工人,其经济收入有比较大的改善,这样无产阶级在实际上发生了分化。"工人贵族"指的就是工人阶级中收入有较大改变的这些阶层。"工人贵族"的出现使无产阶级运动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他们不主张用暴力斗争的方式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附和第二国际改良主义观点,是第二国际改良主义思潮的社会基础。
马克思理论中,"工人贵族"是指那些压榨开发中国家的赤贫工人,并从中获取超额利润的已开发国家工人(无产阶级)。卡尔·考茨基在1901年让这个词流行,而列宁在其论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对其进行了理论化。列宁认为,已开发世界的公司剥削开发中国家的工人,给他们较低的薪资,这些增加的利润使这些公司可以付更高的薪水给他们的员工(此处指的是已开发世界的员工),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减少了他们倾向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动机。这种现象加强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并导致贫穷的扩散。
劳工贵族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者之间是有争议的。虽然这个理论被大部分列宁主义者接受,包括共产国际,但很少有组织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在美国,这个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十年中被尤金·德布斯的美国社会党和世界产业工人广泛使用。在英国,包括大不列颠共产党和革命共产主义集团在内的多个组织接受了劳工贵族的理论,许多托派分子,包括托洛斯基本人,以及第四国际的早期代表大会也接受了这一理论。然而,其他人如曼德尔和托尼·克里夫则认为此理论有一些错误的论点或受到了第三世界主义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