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鲶

鲶科鲶属底层鱼类
大口[nián]学名Silurus meridionalis[1]),原名:南方大口鲶[2]为底层温水性肉食鱼类。[6][2][7]别名:河鲶、叉口鲶、鲶巴朗、大河鲶、大鲶鲐。[2]大口鲶的体重一般10-20千克,最高可达50千克。[4]体长一般28-35厘米,最长可达60厘米。[3]其体表光滑,没有鳞片,头部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部长扁,皮肤富有粘液。眼睛小、嘴巴大。口裂末端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6]每侧有两个鼻孔,上下颌有向内倒钩的细齿。成年鱼有2对须,幼年鱼有3对须。[6]胸鳍较粗糙,[8]无锯齿状缺刻。[6]肠较短,有胃。腹部有黑色小点。[8][2]臀鳍的长度可与尾鳍相连。尾鳍上叶长于下叶。[6]
大口鲶分布于中国珠江、闵江、湘江长江水系[5]其为底层鱼类,主要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6]喜欢栖息于敞水水体。[9]
2011年,大口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无危(LC)。2015年,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无危(LC)。[10]大口鲶不仅可鲜食,也可加工成风味食品。[11]其具有生长快、饲料来源广、不易发病、抗寒性强、养殖范围广、产量高、养殖周期短的特点,[6][12]是中国优良养殖品种之一。[9]

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