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

高温、低湿的河谷地带
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其特点是既干又热。干热河谷气候是特殊地貌形成的一种奇特的气候,它是由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河谷局部小气候综合作用的结果,当水汽凝结时,引起热量释放和水汽湿度降低,并使空气温度增加。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度消耗,这里的地表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1]
干热河谷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贵州等地区。其气候表现为炎热少雨,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日照时间长,年积温高,耕地资源丰富,然而由于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丰富的土地、光热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干旱缺水成为土地生产潜力发挥的最大障碍。[2][1]

分布位置

干热河谷是对具备干、热两个基本属性河谷带状区域的总称,在地理学上是一种习见的自然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南北盘江等江河的河谷坡面。历史上在这些河谷坡面上,真正意义上的干、热河谷生态系统,一般都处于海拔500m以下地段。如果,河谷坡面的植被茂密的话,干热河谷景观的分布面甚至会低于海拔300m,有的区段仅仅限于河床两侧50.150m的坡面。像这样分布的干热河谷生态景观属于正常现象。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它早就存在。但是,着生在河谷坡面上的植被系统甚为脆弱,一旦开发不当,就会诱发“干热河谷景观分布面的不断扩大,吞噬此前的森林,或者是草原的河谷坡面,使河谷坡面退变为干热河谷生态景观,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时,这就是学界所称的“干热河谷灾变”。此前的研究,主要围绕干热河谷灾变区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农业模式、植被分布特点、群落结构等五个方面展开。

水文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