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略历

罗马公元前45年执行的历法
儒略历(Julian calendar)是由罗马共和国独裁官儒略·凯撒(又译盖乌斯·尤里乌斯·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裘力斯·凯撒等)采纳数学家兼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计算后,于公元前45年1月1日起执行的取代旧罗马历法的一种历法。[1]
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听从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建议,将早就陷入混乱的罗马历进行修改,新历以儒略·凯撒的名字命名,称儒略历(又译作尤里乌斯历),它把太阳年的长度取为365.25日,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精确度较埃及历有所提高,全年分为12个月,除二月以外每月含有30或31日,双月为小,单月为大,只有二月在平年含29日,每个第四年份(即闰年,366日)的二月则含30日,新的历法确定于罗马的鼎盛时期,因此得以在地中海帝国统治下的疆域强制推行,从而使儒略历实施的地区及产生的影响远非自己脱胎的埃及历所能比拟。[2]
1582年天文观测发现春分日已不是3月21日而是3月11日,误差已达10天之多。因此当时罗马的统治者教皇十三世格雷果里召集学者和僧侣商讨历法的改革。他采用了当时一位叫利里奥的业余天文学家的建议,修改了儒略历并于1582年3月1日颁布,称为格雷果里历,由于这个历法比儒略历优越容易被其他国家接受,因而首先在欧洲继而在更多国家被广泛采用,并逐渐成为世界上的公历。[3]
现今儒略历只有苏格兰昔德兰群岛之富拉岛、希腊阿苏斯神权共和国(圣山)、俄罗斯正教会等东正教社群和一些北非柏柏尔人使用。[4]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