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销茶

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茶
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由内地(四川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省)运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专供少数民族群众饮用,故名。又因手工制作时,需要经过蒸压紧缩成形,故又称“紧压茶”。[1]
边销茶的原料为黑毛茶老青茶、红茶等,一般是老茶和三叶以下的粗茶,经发酵、蒸制消毒和放入砖形模具加工压制而成,成品为茯砖、康砖、青砖、金尖、花砖、黑砖和米砖,具有体积小、易保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1]边销茶历史悠久,始于唐,盛于明清,常用于以茶治边、以茶易马,有“官茶”之称。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指令性计划,现在仍实行定点生产和国家储备制度。[2]
湖南民企生产的边销茶曾占据全国边销茶产量的近乎一半,其中三分之二出自湖南省安化县。而近年来,随着安化茶园面积持续扩张,茶叶原料已经过剩,安化黑茶渠道压货太多,“去库存”压力大增。近两年,湖北、陕西等省对口援疆,开展“送茶入户”,进一步挤占湖南边销茶的市场份额。[3]

简介

边茶的原料为黑毛茶老青茶红茶等,一般是老茶和三叶以下的粗茶,经发酵、蒸制消毒和放入砖形模具加工压制而成,成品为茯砖、康砖、青砖、金尖、花砖、黑砖和米砖,具有体积小、易保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因其种类形状像砖状而称为砖茶。在我国,茶叶产区在南方,消费在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政府对砖茶一直实行直接控制,封建时代也像食盐一样设立专门机构进行专卖,如解放前的“茶马司”,历代统治者都把砖茶作为压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