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方

探方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探方法的分布方法是,先在选定的发掘区域,划好方格网,在每个十字线交叉点打下1根木[jué]。方格的大小,依遗址文化堆积的厚度而定。探方法适合于发掘整片遗址,优点较多,是最常用的发掘遗址的方法。

特点

普遍使用的探方由主体、隔梁、关键柱三部分组成。探方的方向一般为正方向,即磁针指向。这样既便于测量,也有利于以后的发掘。一般探方的规格是边长 5 米,面积为 5 × 5 米。其中主体部分面积为 4 × 4 米。隔梁面积为每个 4 × 1 米,关键柱的面积 1 × 1 米。探方西南角为探方测量的坐标基点。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发掘对象的实际情况,探方亦可适当增大或缩小。

发掘原则

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掘对象在发掘前的原状。探方发掘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先挖晚的,后挖早的。按原貌揭露遗迹。按单位收集全标本。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