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闻报

清末维新派主管的报纸
《国闻报》是一份于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的报纸。它刊登了国内各省的重要新闻,如《保国会章程》等,并翻译了一些重要的政论和名著,比如连载了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在维新运动中,《国闻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维新派的重要宣传工具,与上海的《时务报》一起主导了南北舆论界。然而,在戊戌变法后,它遭到了清政府的查办,于1898年12月被迫停刊。后来,它在1900年曾一度复刊。《国闻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具有几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注重“通外情为要务”;其次,它注重办报的策略;最后,它的消息传递迅速,稿源丰富。该报曾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并被一位日本人所拥有。它还曾提倡中日合作对抗白人欧洲国家的观点。

历史沿革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外报的出现刺激了国人的办报思想和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
对维新派来讲,对于西方文明的接纳不能不注意到报纸的巨大作用。在他们看来,报纸的功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二、开通民智的功能;三、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维新派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而正是有了以上的认识,维新派充分利用报刊这一工具推动了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严复作为维新派的同路人,对于中国的前途和发展方向有着同样的理解,因而,对于报纸的作用也并不陌生。1895年2月到5月之间,严复在天津直报》上连续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原强续篇》、《救亡决论》五篇政论。他把中西不同的文教、政治、道德以及风俗一一进行对比,并大声疾呼,“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这是严复最早与报纸发生的联系,可以看出,从一开始,他就试图通过报纸来传播自己的政治见解。这一努力与维新派对报纸的期待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