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文字

先秦文字中最丰富的地域文字
楚国文字是指楚国所使用的文字,[1]也是先秦文字中最丰富的地域文字。[2]楚文字是周文化与楚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与商周文字同一宗系的,是对商周文字的继承与发展。[3]
楚文字于西周晚期特色初成,后经过春秋早期的过度,至春秋中期,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颀长谨饬与屈曲装饰两种字体,最后经过战国早期的过渡,至战国中晚期形成构形、字体、使用习惯都独具特色的成熟的“楚文字”,[4]后于秦朝被废除。[5]
20世纪60年代始,在今荆州市内出土的楚简数量众多。在荆州地区出土的楚文字考古资料主要有:望山1号墓竹简(1965年)、望山二号墓竹简(1966年)、天星观1号墓竹简(1978)等。[6]

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